2025年第37周安全周报 | 本周安全要闻速览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国家能源局
● 2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获批发布,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2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1.GB/T 46068-2025《数据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该标准规定了跨境处理个人信息时相关方遵守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障要求;适用于跨境处理个人信息的相关方规范自身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也适用于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组织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跨境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认证和评估。2.GB/T 46071-2025《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该标准提供组织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指南,涵盖治理、合规、创新、公平运营、用户权益、公益参与及信息披露,适用于组织自查与第三方评价。
来源: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美国FCC宣布撤销中国信通院等多家我国机构测试认证许可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9月9日在其官网宣布,撤销多家中国实验室对进入美国市场电子产品的测试认证许可。FCC要求发射无线电频率的电子设备都必须获得在美国使用的认证,此前这些实验室为进入美国市场的电子产品提供FCC安全认证。根据FCC发布的信息,此次禁止措施涉及的中国实验室包括: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车联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上海分部、莱茵技术-商检(宁波)有限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广州赛西光电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人民邮电报评论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科技霸权行为。此前,美方已多次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供链稳定。
来源:人民邮电报
● 美国 CISA 计划2026年敲定《2022 年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事件报告法》实施细则 聚焦规则简化与跨法规协调
美国 CISA 计划 2026 年 5 月前敲定《2022 年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事件报告法》(CIRCIA)实施细则,核心动作包括简化规则、协调与其他网络法规的冲突,以减轻行业负担。CIRCIA 要求关键基础设施运营方在重大网络事件 72 小时内、赎金支付 24 小时内通知 CISA,法案源于 2021 年殖民管道等重大攻击事件,此前 CISA 已发布拟议规则并完成 60 天意见征集。此次延长期限参考了公众意见,旨在进一步吸纳行业反馈,避免重复或宽泛要求,确保规则符合国会意图。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科技行业等均支持延长期限,强调需平衡安全与行业负担,同时推进跨部门法规协调,以提升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对能力。
来源:Industrial Cyber
● 大量公民通信敏感数据在外网售卖,巴基斯坦政府启动全面调查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穆赫辛·纳克维已对近期曝光的手机SIM卡数据泄露事件作出立即反应,并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要求在两周内完成调查。巴基斯坦内政部7日发布官方新闻稿表示:“根据内政部长的指示,国家网络犯罪调查局已成立特别调查小组,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并将在14天内提交报告。”新闻稿指出,该小组将对相关情况进行彻底审查,查明涉案人员,并通过法律手段将其绳之以法。此前媒体报道称,包括内政部长纳克维在内,大量SIM卡持有者的数据被放在网络上公开出售。据悉,手机定位信息售价500卢比,手机数据记录售价2000卢比,而出国旅行信息则高达5000卢比。此次泄露的数据于9月7日被发现,内容包括SIM卡所有者详情、国民身份证(CNIC)照片、通话记录、身份证件,甚至国际旅行记录。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信息正在网络上公开交易,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可通过简单的谷歌搜索轻松获取。
来源:安全内参
● 美国议员加速推动网络威胁共享法案延期 警告到期失效将削弱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美国2015年《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CISA 2015)将于9月30日到期,议员正加速推动其重新授权,以防法案失效削弱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威胁信息共享。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已全票通过 10 年延期提案,新增 “与 AI 开发者、未参与计划的基建运营方一次性信息共享” 条款;参议院内部存在分歧,部分议员提 “纯延期” 提案,主席兰德・保罗则可能新增 “禁止 CISA 审查网络言论” 条款。该法案获两党及特朗普提名的 CISA 局长人选支持,金融、科技等行业游说团体也敦促尽快获批,强调法案的责任保护与反垄断豁免是企业共享威胁信息的关键,失效将严重影响网络安全生态。
来源:GOV INFO SECURITY
● 欧盟法院驳回法国政客诉求 维持《欧美数据隐私框架》效力
欧盟普通法院驳回法国政客拉通贝的诉求,维持《欧美跨大西洋数据隐私框架》有效性,该框架支撑每年 9000 亿欧元跨大西洋数据相关跨境业务,2023 年取代被欧盟法院裁定无效的前身框架。拉通贝质疑美国 “数据保护审查法院” 缺乏独立性、美情报机构大规模收集数据应废除框架,但法院认定审查机构足够独立且美情报机构受司法审查,故驳回诉求。不过隐私倡导者仍质疑框架保障薄弱,且特朗普政府解雇相关监督委员会民主党成员导致该委员会无法达法定人数,或为未来挑战框架埋下伏笔。该裁决虽可上诉,但目前为欧美数据流动及美国科技公司带来利好。
来源:GOV INFO SECURITY
● 美国国防部修订《国防联邦采购条例补充规定》 纳入网络安全成熟度模型认证(CMMC)合同要求
美国国防部发布最终规则,修订《国防联邦采购条例补充规定》(DFARS),将《网络安全成熟度模型认证(CMMC)计划》相关合同要求纳入其中,11 月 10 日生效,同时部分落实 2020 财年《国防授权法》条款。规则核心要求包括:承包商需在 SPRS 上传 CMMC 1/2 级自评结果、维持认证状态、提交年度合规确认书及系统 CMMC 唯一标识符;采用三年分阶段推广策略(前三年仅特定合同需 CMMC 要求,三年后覆盖多数相关合同),豁免 “仅采购商用现货(COTS)” 合同,以减少对小企业(占受影响实体 68%)的负担。规则目标是保障国防工业基地敏感信息安全、验证承包商网络安全措施,预计覆盖约 33.8 万个实体(含主承包商与分包商);同时提及今年 1 月审计发现国防部此前在授权 CMMC 第三方评估机构时存在流程漏洞。
来源:Industrial Cyber
● 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发布 SPARTA v3.1 版 强化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分析能力
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发布 “太空攻击研究与战术分析(SPARTA)v3.1 版”,核心聚焦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分析能力升级,关键更新包括:新增 NIST 控制措施的太空领域适配指南(衔接 CNSSI 1253 新版 “太空平台覆盖层”)、与 MITRE EMB3D 框架的交叉映射、外部研究员贡献的 2 项新攻击技术(IA-0013 “攻陷宿主航天器”、DE-0012 “组件共谋”)、整合 DEF CON 33 大会相关演讲内容,以及优化 GUI 与修复漏洞。该版本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SPARTA 与 EMB3D 的整合,实现 “任务层威胁” 与 “嵌入式设备攻击路径” 的关联,既提供高层级战略指导,又补充分级技术实施方案,同时标准化威胁建模流程;同步发布的《SPARTA 用户指南》1.0 版降低使用门槛,覆盖多领域用户需求。此外,配套报告《整合 TTP 框架以保障和防御太空系统的推荐实践》提出联合 SPARTA、ATT&CK 等框架的方案,填补政策与工程落地的空白,助力太空系统全领域、分阶段安全防护。
来源:Industrial Cyber
● 巴西一医疗软件公司遭勒索攻击,超34GB敏感数据被盗
近日,勒索软件组织 KillSec 宣称对巴西医疗软件供应商 MedicSolution 发起网络攻击,不仅加密了企业系统,还窃取了超34GB的敏感数据(含 94818 份文件),数据类型涵盖患者病历、医学检验报告、X光片影像资料及未成年人医疗记录等核心信息。技术调查显示,此次攻击的根源在于 MedicSolution 未对其 AWS S3 存储桶进行加密处理,导致数据暴露窗口长达数月,最终被 KillSec 组织利用。业内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巴西医疗行业遭遇的首起重大供应链攻击,若数据被公开或倒卖,将对患者隐私与医疗行业信任造成严重冲击。公开资料显示,KillSec勒索软件组织此前已多次针对医疗领域发起攻击,目标包括美国Archer Health、秘鲁 Suiza Lab 等医疗机构,同时也曾泄露过沙特空军等非医疗领域的敏感数据。医疗数据因包含个人身份信息、病史、保险记录等高价值内容,已成为勒索软件组织的重点攻击目标。
来源:securityaffairs

